revision 1.0, 20120712
目录
just kidding, there's no TOC.
****拍摄阶段, 按重要性排列,第一条可以作为checklist
1. 要用手动曝光或者AE-L, 最好是M档
固定白平衡
手动感光度
手动聚焦或者AF-L,最好是MF
拍摄过程中绝对不要zoom,
拍摄的时候抓稳当然是基本的传统美德了。
2. 尽量不要拍到近景,近景因为透视问题,永远对不准,
这一点可以后期mask掉然后crop掉。
3. 每一图都要有固定的物体,一定是建筑物。树木、洋大爷、
浮云这些都是对不准的,而且要手动剔除非常繁琐,
如果画面里有移动物体,一定要等在那里,等物体移开了再拍一两张
如果不放心,每一个位置可以多拍几张,
4. 画面覆盖问题,广角的话图可以多一些密集一些,方便修正透视,
长焦的只要中心移到上一张边缘即可
5. 注意覆盖区域的问题,以防出现木桶效应。
**** hugin阶段,按操作顺序排列
1. 先拼,后调片,原图直接转tiff 16 bit ,如果HDD不是问题,不要压缩tiff
2. hugin导入tiff或者jpg,选定一张中心照片,
anchor之,
3. do NOT press the "Align..." button!!!
4. 设置cpfind , 在cmd+, CP detecter那里,最好是new一个啦
建议参数 --celeste --linearmatch -o %o %s,
这个参数适合1行或者1列的pano,请注意--
linearmatch 的意思是只对准相邻图片,这样会快无数倍,但是要注意图片顺序
5. 检查一下其他设置,
general:
Image cache: 2047MB, 不够用的话就小一点咯
assistant:
Remove cloud like CP (Celeste), check!
Points per Overlap 60
downscale final pano: 100 100 100!!! no fucking 70%
CP editor:
patch width 32
search area width 1~3
local searcharea width: no change ,or 14
Correlation threashoad: 0.95 (for high quality DSLR photos)
Celeste
SVM threshold: 0.35~0.4 低过0.3可能会导致所有的CP被删掉
6. 在 Images 那里,检查设置 Points per Overlap 60~100,多一点没关系的,后面会删掉很多,
然后按 Create CPs
照我建议的设置,这个步骤会很快
7 CMD+t
会看到统计数据,平均误差,标准差和最大误差,这些都没关系
最大误差在几十以内是正常的,平均值应该很小,不超过10,
如果看到几千,就要手工对准了
8。极其重要的!!!!!!!!!!!!
点一下 GL那个按钮,看看是不是所有图片都放对地方了,
然后 设置投影类型 projection,如果是接近或者超过180度的pano,
建议用cylindrical,窄范围的单个建筑,
可以用rectilinear
drag一下,把东西都放正
crop那里,auto一下
调整这些会影响后面的对准,对准之后再调投影的话,
可能会偏离很远
9. 按一下 Show Controll points按钮,把CP按照distance排序
a. Edit -> Fine Tune All CPs, 然后在列表里删掉 distance小于0.9左右的点,悠着点,
不要一次删掉一半问题应该不大
b. CMD+T , 然后删掉列表里 distance 远大于(比如5)的点
c. 到images tab, 选中所有图片(点第一个,然后shift点最后一个),点"
Run
Celeste",如果remove掉的点很少,
可以减小前面设置的 SVM threashold,如果所有的点都被干掉了,cmd+z
反复上面的abcabcabab
每一次都可以更严格一点。c不用每次都做,
原则就是保持至少图片数量x20个cp,如果有闲心,
可以检查一下每一个cp,手动删掉各种五星红旗、墙头草、
洋大爷、飞驰的法拉利、女优、肉灵芝、
浮云之类的东西上面的cp。
最后如果图片质量比较好,
应该可以有足够多的cp使对准误差远小于1,
最大值也就在1附近,如果最大值都小于1,
那么应该使完全无法分辨出接缝的了。
optimizer那里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,
不要同时optimize太多东西,否则可能会导致算法不收敛。
一般 y,p,r,v,b就足够了
customize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有至少1图是没有选中的,
用来定位。
10. exposure, 如果锁定了曝光量而且当时天气比较稳定,
就不要做exposure里的optimize
cmd + s, 显然,应该随时cmd + s.如果有什么灾难发生, cmd + z
****输出阶段
水果上输出很容易crash,要注意一下
在stitcher tab
点 Calculate FOV, 然后点 calculate optimal size
Pano outputs: 只选 exposure corrected, LDR
remapped Image, 只选 exposure corrected, LDR
不管输出什么,都不要压缩, compression: none
底下blender options,写 -l 12 --fine-mask --no-optimize, 也可以不写,万一crash后面再处理
现在, press "Stitch Now..."
等待完成或者crash
如果完成,爱干嘛干嘛去吧
如果crash
会有一个输出窗口
找到命令行
比如
/Applications/Hugin/
PTBatcherGUI.app/Contents/
MacOS/enblend
--compression=LZW -f9152x3085+0+418 -o DSC_5447-DSC_5465.tif --
DSC_5447-DSC_54650000.tif DSC_5447-DSC_54650001.tif
DSC_5447-DSC_54650002.tif DSC_5447-DSC_54650003.tif
DSC_5........ 一大串
copy到某处
修改一下,加上一些参数
/Applications/Hugin/
PTBatcherGUI.app/Contents/
MacOS/enblend
--compression=none -l 12 --fine-mask --no-optimize -f9152x3085+0+418
-o DSC_5447-DSC_5465.tif -- DSC_5447-DSC_546500??.tif
在这个工作目录里的terminal里运行即可
如果还TMD crash,减小 -l 12 那个数值, 如果照片是按照本攻略拍摄的,减小到1都不会有大的质量问题,
只是接缝会硬一点
--终了--